信息化管理是管控价格方式之一
乱价现象从本质上来说是销售渠道管理的问题,好的渠道建设,是企业重要资产增值方式。要理顺渠道的问题,企业必须从战略开始考虑,要清楚,自己需要怎么样的渠道、提供什么价值才能满足企业战略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同时也要考虑能给渠道提供什么样的价值,即在电子商务的渠道中,经销商与厂家唇齿相依,非双赢不可长久。
网络的最大特点在于其信息化,并且在于信息的快速传递。同时,厂商可以利用网络这个特点有的放矢,而ERP系统的开发和运用会让厂商快速的掌握乱价来源,以便于及时做出反馈和决策。
例如,通过出货环节进行条形码的扫描和售后环节消费者在网络上的回馈,就可以有效的掌握乱价的来源。
一般来讲,厂商都会将自己生产的产品进行编号,有的甚至是采用隐形号,并且根据各个销售区域的不同而采取统一批次的编号,这批产品的编号在该品类当中是独一无二的,而且录入ERP系统的出货后台。
消费者在网络上购物的时候,一般都会对产品的真假产生怀疑,企业可以通过引进查询真伪的服务措施,只要消费者将购买产品的条形码输入后台查询系统,就能够查询产品的真假。这种验证方法其实在目前已经很普遍,但是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可以通过消费者输入查询的同时掌握两点至为关键的信息。
第一,产品的归属地,如果产品通过正常的价格和渠道销售出去的话,自然最好。但是如果通过低价进行销售,就可以在后台一目了然的查询到,再通过条形码的验证,得知是哪批货出现了问题。这样就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通过归属区域低价销售出去,一是在异地通过低价销售出去。这样一来,不仅将乱价的来源弄清楚,就连窜货的源头也可以一并解决,接下来就看厂商如何行动了。
第二,通过终端消费者查询留下其联系方式,有助于厂商直接掌控客户资源,同时形成和消费者互动,也有助于了解市场需求。因为对于经销商来讲,最重要的资源就是消费群的掌控,一旦这些资源也被厂家掌握的话,等于说经销商同时亦受到制约。乱价如果不及时遏制的话,可以通过客户资源的管控和回收作为对其惩戒方式的一种。
另外一种通过ERP进行价格管控的方式是取消乱价经销商信誉商家的资格。因为厂家授予网络经营权,同时也就授予了网络运营商信誉商家的资质,并且颁发信誉证书。只有拥有了信誉商家的资质才有资格进行网上产品的销售,而且在验证环节得以通过,保证价格政策的遵从。
这样,一旦有经销商乱价,企业可以通过后台查询后取消其信誉商家的资格。固然,被取消资格的经销商有可能依然在以低于地面价格的方式进行产品的销售,但是由于失去信誉商家的资格,消费者无法对其产品进行真伪的验证,也会损害其网络销售的信誉,没有信誉也就等于失去了信任,而对于网络购物来讲,失去消费者的信任经营也不会长久。
对于乱价现象,厂家需要以主动的姿态进行监管,通过运用适合自身系统的管理软件,可以实现时时抽查、时时管控。
例如,如果企业目前已经拥有300家网络经销商,可以通过统一巡视网络售出产品的价格,是否有乱标价的行为,并且做不固定的时间段检查,有精力的厂商还可以进行抽查。
通过量身定制ERP软件也不失为一种管控乱价现象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后台的随时更新和跟踪,了解产品的网上销售动向。一旦有风吹草动,及时掌握并出台相应的制裁措施,从源头上对价格进行管控和监督,未雨绸缪总好过亡羊补牢。
但是企业需要注意的事,技术手段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办法,企业可针对自身特点,为规范网络的销售秩序而定制一套符合企业自身特征的应用系统,便于及时发现价格问题,追根溯源找到问题的始作俑者。
但如何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类似于乱价这种网络问题,根源还是在于企业的整体管理体系。例如与经销商签订违反价格协议的处理合同、制定市场价格保证金,一旦发现经销商有乱价现象,可以通过合同的约定进行包括罚款、扣留返利、吊销经销商资格、扣除保证金等处罚措施等。
(责编 白洋)
评论:
目前没有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