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饭煲标准需要提升

2011-06-24 16:59 来源:《现代家电》 作者:本刊作者[ 收藏 ]

  我国关于电饭煲的标准,与其他小家电产品一样,包括行业标准(QB/T3899)和性能标准。其中QB/T3899标准是在1999年制定的,与1988年的行业标准有很多的一致性。目前执行的国家强制安全标准是4706.1和4706.6。我国电饭煲的行业安全标准还是不断地改进当中,内容一直在不断地更新中。但是我们的标准始终围绕着机械饭煲制定,而在电脑控制方面,这些标准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已经不适应了。与国际电饭煲的技术发展也有很大的差距。这种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的。

  我国电饭煲的性能标准处于较低的水平

  日本是电饭煲的发明者,其技术的研发和外观设计等始终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近年来,松下、三洋等品牌的电饭煲在国际市场的价格都是处于顶尖的水平,也是其他国家模仿的主要对象。目前,日本的电饭煲已经从简单的把米饭蒸熟的阶段上升到了低压力化和电磁化。且申请了很多的技术专利。这既保证了日本企业在技术上的领先,也保证了企业的知识产权,为日本企业赚取了更多的利润。反观我国,企业在研发上处于落后的地位,只是为国外的企业做一些基础的产品加工而已,一些高技术的东西,我们是十分欠缺的。

  首先就是我们的性能标准还停滞在只要把米饭蒸熟即可的低层次上。我国最初引进电饭煲的技术的时候,需要对消费者的电饭煲使用进行教育,由于生活水平有限,电饭煲只要能够满足消费者把米饭蒸熟的要求就可以了。至于米饭的口感、米质的差别等都无暇顾及。另外,我们的标准在制定的时候,没有考虑到一些特殊的因素,如高原地区低气压的特殊性。同样的电饭煲由于气压不同,沸腾的温度是不同的,煮出的米饭也就不同。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地区,在高原地区,气压比较低,水沸点低于100度,煮出的米饭或者是夹生的,或者是泡熟的。还有,我国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米种,如果使用同样的方法,煮出的米是不同的。还有溢锅的因素也是我们的标准没有考虑到的。在煮饭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溢锅的现象。溢锅既会对锅体本身造成损坏,也会产生其他的副作用,如外壳烧焦、难以清洗等。这些都是行业标准制定时是没有考虑到的。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我们的技术在不断的前进,我们的消费者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

  所以说,标准的完善,可以让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时候就清楚地知道自己选购的产品具有何种性能,会达到什么样的使用效果。并根据产品说明书选购自己需要的产品。而不是现在消费者只能根据导购员介绍的产品的性能,从产品的外观和价格来认知电饭煲。这样只能造成消费者在购买到了一个合格标准的产品,却不是满意的产品,不满意的产品仍然会出现这样那样问题。这样的行业标准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理性的,片面的。

  其实功能的标准正是对消费者负责的表现。在日本,企业更加注重产品功能的实现,即对消费者使用心理的满足。

  其次是对锅胆选材的划定。以前的电饭煲内胆大多是使用氧化铝经过简单压制而成的。接着出现了其它材料的内胆,如陶瓷。同时很多企业开始对锅胆进行表面处理,使用各种涂料,如特富龙等。而我们的标准,并没有涉及到这些问题。有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选择一些价格低廉的内胆涂料,这些材料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危害?我们的标准没有加以规范,是一个严重的缺失。这毕竟是关系到食品安全和电饭煲的使用等关键问题。所以新的标准一定要在这些敏感的问题上加以严格的说明,尤其是关系到食品安全的问题,更要慎重。

  电脑煲是近年来出现在市场上的,是依靠内置的单片机进行操作控制的新型、高档产品。由于目前电饭煲的标准中没有关于电脑煲的相关规定,所以生产企业只是模仿一些国外的成熟产品。目前我国企业生产的电脑煲先是在外观上做文章,从圆形到方形。随后又在性能和控制方式上加以改进。在市场上,大概有10%左右的产品为电脑控制的电饭煲。但是随着产品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这种高档化的产品。所以建议电饭煲的新标准要把电脑电饭煲的相关内容写入标准,在行业标准和技术上都尽快与国际接轨。

  电饭煲属于加热类的小家电产品,其研制的复杂程度相比其他的小家电产品要大。因为电饭煲要满足很多的要求,米饭既要煮熟,还要保持最好的味道,还要最大的保留住米的营养。同时热效率要高,产品本身的耐用性等等。而国内的一些企业生产只在产品成本上下功夫,生产技术含量比较低的产品,这是无法满足上述多种要求的。

  当然仍然有一些国内的电饭煲企业作了不懈的努力。如苏泊尔近几年投入巨资做的关于全沸腾的技术的研究。所谓的全沸腾,就是在平原地区要沸腾,在高原地区也要沸腾;再比如,在加热盘的加热技术。如果加热盘上有其他的杂物,或者清洗不及时,就会影响电饭煲的使用,煮出来的饭可能就是夹生的。通过多次的实验,苏泊尔解决了这个技术难题。产品在加热过程中做到了加热盘不受其他杂物的影响。尽管这些只是消费者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经意的过失,但是对产品的使用效果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有,电饭煲对电压的适应能力。我国不同的地区电网环境也是不同的。有的地区电压比较高,达到了250V(伏),有的地方又比较低,不够200V(伏)。这对电饭煲的使用寿命和加热效率都是有很大的影响的。这些也是需要在标准中具体体现的。

  我国电饭煲行业所处的现状

  经过了二十余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的电饭煲企业的制造能力和制造工艺有了长足的发展,电压力锅、电脑电饭煲和电磁化的电饭煲我们都能生产。但是我们与日韩企业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米饭是亚洲人的主要食品。所以,电饭煲最大的市场仍然在亚洲。日本是电饭煲的发明者,技术一直领先于国际,目前日本的电饭煲基本属于高档化、电脑化、电磁化和压力化。韩国则在电压力煲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电压力锅产品的生产技术工艺,市场的推广和普及都处于领先的水平,市场的占有率很高。日韩的电压力锅的主要功能都是煮饭,但是两个国家产品在工作方式,结构和原理等都是不同的。而我国的电压力锅是朝着多功能的方向发展的,在产品结构和工作方式上也与日韩的产品不同。

  目前很多日韩的电饭煲企业都将工厂开到了中国,但是他们最关键的研发部门依然在本土展开。这说明,日韩企业看中的只是中国的廉价的生产力,对于技术的输出,他们是十分慎重的。日韩的新产品的开发都是在本土进行,既包括关键技术的研制,也包括产品外观的设计等,拿到中国的都是一些成熟的技术。我们的企业在加工的过程中,对日韩企业技术的消化和吸收也停留在表面上,没有转化为我们自己的核心的东西。尽管我们的生产工艺在不断地提高,但是在研发上还是非常欠缺的。所以行业内缺乏对高新技术的不断追求的氛围。

  受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我国市场销售的大部分的产品仍然是低价、低技术含量的低档次产品。企业开发出的高档的、高科技的产品在市场上得不到认可,销售不尽如人意。这在某些方面也降低了企业对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的热情。因此,我国电饭煲企业要想在技术上有所突破,使创新的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让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唱主角,就需要市场的引导,包括对消费者消费观念的引导,对卖场的引导等。例如,一个电磁电饭煲在日本市场的零售价在几千元人民币左右。产品在销售的过程中,卖场也是围绕着产品的性能给消费者作介绍。而我国的消费者在购买电饭煲的时候,并不知道购买一个低档产品与购买一个高档产品真正的差距在哪里。有的消费者不是没有钱,而是缺乏消费观念的引导。我们要培训卖场中的导购员,让他们把价格以外的差距告诉顾客,这样才能让高档的产品逐渐主导市场。

  所以我们的电饭煲与日韩的差距不但在行业气氛上,在市场气氛上的差距也很大。要想缩短我们与日韩国家在电饭煲行业的差距,不是简单的多投入一些研发的资金的问题,还需要市场消费的不断引导,引导消费者购买附加价值高的产品。这样企业才能有更多的资金去开发新的产品,行业也才能进入良性的循环。那些低档产品只能让我们的企业陷入恶性循环,逐渐在国际市场失去竞争力。             (责编 朱冬梅)

网站编辑:朱东梅
现代家电官方微信

评论:

目前没有评论内容。